當說到幫助長高的運動,
一般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想到「跳繩」。
但為什麼跳繩,能夠幫助骨骼長高呢?
因為跳繩屬於跳躍性的動作,藉由對抗重力可加強肌肉運動外,
透過必須抬頭挺胸的動作,
也可因此矯正長期姿勢不良、背著超重書包的後遺症。
其實一般的追趕跑跳等跳躍運動,都有助於長高,
但因為跳繩便宜又普及,在室內也能操作
所以一直是許多家長幫助家中小朋友的第一選擇
而一次應該要跳多久,跳的高度或是高度有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呢?
一般來說中強度的跳耀是最適合的,
(約莫是1分鐘跳60~100下)
若是到高強度的跳耀(如跳司令台),
長時間的練習可能會破壞骨骼生長板,反而長不高。
養成固定每天的跳繩習慣,
跳繩三十分鐘,可分成十次循環
每個循環跳一分半鐘,休息一分半鐘,
且不要急跳急停,要停時可慢跳、或改為步行。
不一定要一次將十個循環一次跳完
可以分開在早上、下課的時候或是回家後的時間,分次把十個循環跳完。
先前陽明大學副教授劉影梅
針對宜蘭縣四鄉鎮逾千位小四學童進行研究,
發現只要每天跳繩三十分鐘,連續跳二十周,
就能比對照組同齡生多長高一點五公分
劉影梅說,每天跳繩三十分鐘不只能長高
實驗採用陽明大學教授郭博昭研發的心率頻譜計進行前、後測,
發現跳繩還能讓學童有較佳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(即自律神經)控制能力
「不只長高,還可能變聰明、學習表現更好。」
劉影梅說,體力加腦力就等於競爭力,如果全台都能推行跳繩,定能「強國強身」。
正確跳繩方法:
1. 跳繩方法是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,切記不可用全腳或腳跟落地,以免腦部受到震動,當躍起在空中時,不要極度彎曲身體,而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。跳時,呼吸要自然有節奏。
2. 握繩的方法兩手分別握住繩兩端的把手,通常情況下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,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,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。
3. 搖繩的方法向前搖時,大臂靠近身體兩側,肘稍外展,上臂近似水平,用手腕發力作外展內旋運動,使兩手在體側做畫圓動作,每搖動一次,繩子從地經身後向上向下,迴旋一周,繩子轉動的速度和手搖繩的速度成正比,搖動越快,則繩子迴旋越快。
4. 停繩的方法向前搖時,一腳伸出,前腳掌離地,腳跟著地使繩停在腳掌下;向後搖時,則一腳後出,腳跟離地,腳掌著地,使繩停在腳底。
掌握上面的幾個方法,你也能幫助家中小朋友快樂的長高